苏超火爆背后,江苏人才市场的经济密码

当2.6万名球迷涌入宿迁奥体中心,为主队摇旗呐喊时,场边的“优品市集”人才招聘展位前人头攒动。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海洋装备企业的招聘人员热情介绍岗位,800多个职位虚位以待——这是苏超联赛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1。一位TAC膜生产企业招聘负责人张女士坦言:“有2万多名球迷前来看球,顺道选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”。



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(“苏超”) 的火爆已远超体育范畴:场均8798人的上座率超越中甲联赛,单场最高涌入2.1万人次,抖音话题#江苏城市联赛#播放量破亿。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,这场体育盛宴背后,折射出的是江苏人才市场与经济生态的深层活力。


01 绿茵场上的经济底气,均衡发展的硬核支撑

苏超爆火的根基,深植于江苏独特的区域经济格局。这片土地上聚集着中国最均衡的城市发展矩阵:

  • “十三太保”全部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城市,全国唯一

  • 头部城市苏州GDP达2.67万亿元,末位连云港4663亿元,差距仅5.7倍(远低于广东28倍、浙江10倍)

  • 5座“万亿GDP城市”领跑(苏州、南京、无锡、南通、常州),占比全国万亿城市近20%

均衡发展催生了独特的竞争文化。赛场上的“南京盐水鸭VS无锡水蜜桃”、“镇江香醋VS宿迁白酒”的地域梗火爆出圈,官方甚至玩起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”的自嘲。这种“谁也不服谁”的竞争意识,恰是江苏经济持续跃升的内驱力。


江苏人不仅敢拼,更敢消费:

  • 常住人口8526万,人口密度全国最高(796人/平方公里)

  • 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.5万元,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.4万元

  • 端午期间“苏超”6个主场城市文旅消费额增长14.6%,全省接待游客1241万人次

“10元门票撬动500元衍生消费”在这里不是口号,而是现实。当常州推出“9.9元门票+萝卜干炒饭”套餐带动特产销量翻倍,无锡为客场球迷提供水蜜桃优惠时,展现的是服务型经济的成熟姿态。


02 赛事流量激活人才市场,创新经济生态圈

苏超的魔力在于将赛场变成资源流动平台。516名参赛球员中,300多名是业余从业者——他们白天可能是工程师、销售员或大学生,晚上化身城市英雄37。这种“全民参赛”模式,本身就构建了一个跨行业人才网络。

更深远的影响在场外展开

  • 宿迁奥体中心的招聘市集,让企业直接对接2.6万潜在人才

  • 裁判、医疗、安保等岗位随赛事扩张,创造新就业机会

  • 部分城市借势建立足球装备产业园,吸引代工厂落户

当乐凯光电等企业在球场招揽财务、营销人才时,折射的是江苏产业升级的真实需求——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海洋装备等新兴产业岗位正成为招聘主力。


县域经济的强势进一步放大了人才磁力。全国GDP十强县江苏独占五席,昆山以5380亿元GDP(接近宁夏全区)领跑。更惊人的是,昆山去年户籍人口净迁入3.3万人,平均年龄仅26.4岁。当昆山杜克大学、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等高校扎根县域时,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,构建了人才自我培育的生态系统。


03 人口焦虑与创新突围,人才政策的精准落子

繁荣背后暗藏隐忧。以常州为例,2024年GDP达1.08万亿元,但常住人口仅538.6万,在27个万亿城市中垫底。更严峻的是:

  • 老龄化率攀升至22.9%,老年人口达123万

  • 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(-0.81‰)

  •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降至65.98%

面对长三角高能级城市的“虹吸效应”,普通地级市常州打出了一套人才组合拳:

重金引才:本科生落户可获生活、租房、购房补贴共7.88万元,直接缓解“安家焦虑”

建巢暖心:建成人才公寓11.78万套,打造融合居住、社交、创业的复合社区

产业筑基:十年前押注新能源赛道,吸引理想汽车等企业落户,用产业根基留住人才

这套“物质激励+归属感构建+产业支撑”的体系,使常州在《57城市民引力榜2024》中逆势冲入全国前十。当全国强省会城市狂揽人口时,常州证明:中等规模城市同样可以靠精准策略赢得人才青睐


04 苏超模式的深层启示,竞合经济的江苏密码

苏超现象对其他省份的借鉴价值,正在于其独特的“竞合生态”:

  • 政府主导赛事框架:省体育局与各市政府联合主办,确保资源整合

  • 基建网络压缩成本:86%平原覆盖率+密集高铁网,实现省内1-2小时通达,宜兴600球迷当日往返南京助威成常态

  • 地域文化赋能经济:“楚汉雄风”与“吴侬软语”的对抗,最终融合为“水韵江苏”整体形象

这种模式难以简单复制——广东各市GDP差距达28倍,贵州等多山省份交通成本高企。但其内核可提炼为:以良性竞争激发城市斗志,以共同利益促成深度协作

当苏北用“铁军精神”在积分榜压制苏南,苏南以技术流足球证明“高质量发展”优势时,网友调侃道:“经济上苏南帮扶苏北,球场上苏北教苏南做人”。赛场外的现实是:苏宿工业园、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共建载体,正将技术资本与空间资源深度融合。


从徐州球迷自驾三小时赴宿迁看“楚汉德比”,到常州人才公寓里青年创客的灯火通明;从昆山奥体中心4.5万人的呐喊,到宿迁招聘市集递出的800份岗位表——苏超的火爆终究不只是足球的胜利。


它揭晓了江苏发展的核心密码:当十三个势均力敌的经济体在竞争中协作,在对抗中共生,便能释放出远超体育范畴的经济能量。在这里,每一座城市的拼搏,最终都汇成了同一支进行曲——人才与机遇相互成就的蓬勃交响


随着赛季深入,更多球迷将在求职登记表上勾选心仪岗位,更多企业将在人潮中发现明日之星。苏超赛场终会落幕,但它激活的人才市场与经济生态,将持续为“苏大强”注入不竭动力。

foobar: